9年前,鄧女士的母親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症,隨著病情加劇,性情大變。
母親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症時,鄧女士剛從企業退休,原本對退休後的生活抱有無限憧憬,沒想到一切計畫被打亂。自從母親得了阿爾茲海默症,鄧女士再也沒有跟朋友出去旅遊。前幾年兒子結婚生子,她還得照顧孫子,兩頭奔波。日子久了,不但自己身心俱疲,自己的家裡也無法照顧週全
無獨有偶,我的鄰居李先生從小就和母親在老家生活,五年前,他母親被查出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症,從此記憶力越來越差。
現在,他的母親喪失了許多關於李先生的記憶,只停留在他上高中的那段時間。
為了讓母親放心,31歲的李先生開始扮演起高中生,每天早上6點多起床,晚上九點半下晚自習,十點半寢室關燈睡覺。此外,每天晚上還會穿著高中時的校服跟母親視頻。
他的舉動感動了很多網友,對此李先生卻說:“其實也沒有那麼難,我已經這樣做了三年,習慣了。”
照顧老年癡呆患者,也許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能感同身受。其實,很多老人到了一定年紀就會出現記性差的症狀,而這很可能是老年癡呆的早期症狀之一。
三、別把老年癡呆錯當“記性差”
老年癡呆症在95歲以上的人群中發病率高達60%
超過85歲的老年癡呆發病率達到25%
在65歲以上的人群中發病率為5 %
但老年癡呆症的診斷率非常低,中重度老年癡呆的診斷率僅有30%左右。
老年癡呆症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症狀表現,主要有七個發展階段:
第1-2階段:患者能感覺到自己的記憶力開始下降,但臨床檢查沒有發現記憶缺陷;
第3階段:部分患者可以通過臨床檢查被診斷為早期老年癡呆症。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:記不住第一次見面時已經介紹過的姓名;閱讀一篇文章後幾乎無法記住內容;經常將貴重物品遺失等;
第4階段:患者出現明顯的認知衰退改變;
第5-6階段:患者的記憶力出現較大減退,在日常生活上需要大量協助,比如吃飯、穿衣服、上廁所、洗澡等。患者經常分不清自己所在的位置、季節、日期、星期幾等,也想不起最近的經歷,甚至有時會忘記自己親人的名字;
第7階段:患者會喪失進行對話和回應環境的能力,最後不能控制自己的行動,只會說簡單的單詞或詞組。
劉教授表示,老年癡呆症的早期預防是非常重要的。
首先,要控制好各種危險因素,比如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脂血症、心臟病等;其次,重視飲食合理搭配和加強鍛鍊身體,多吃些蔬菜、水果、粗糧,注意營養均衡攝入。最後,還要合理用腦,多讀書多看報,提高自己的認知儲備,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,保持樂觀心態等。
劉軍教授提醒,老年癡呆症的治療宜早不宜遲,在進入第4階段前就要接受治療,控制好危險因素,使用能夠改善認知功能的藥物和認知康復訓練,適時進行抗精神症狀治療以及社會心理幹預,能夠很好地控制患者的症狀,提升生活質量。
但是,很多老年癡呆症由於發現得晚,沒有得到及時治療,導致病情嚴重。那麼,如果家中有老年癡呆患者,家屬該如何做呢?
四、家有老年癡呆患者,如何照料?
一般來說,家庭照料者會面臨很多壓力,比如長期的經濟壓力、精神壓力以及自身情緒的困擾等,他們就像是隱形的病人。
要想照顧好老年癡呆患者,就要掌握正確的護理技巧:
1.注意患者的人身安全
由於老年癡呆患者的記憶力和判斷力下降,有時無法做出正確判斷,所以安全問題非常重要。
家中放置的危險物品要保管好,比如尖銳、鋒利的物品等,還要防止患者誤食誤吸;不要讓患者單獨外出,製作一張記錄患者姓名、地址和家屬聯繫電話的卡片放在患者口袋;要留意患者的情緒,警惕患者有自殺傾向。
2.改變生活習慣要循序漸進
老年癡呆患者難以接受生活環境的改變,因此,在做這些改變時要循序漸進,可以反覆訓練患者適應新的環境。
3.鼓勵患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
要鼓勵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必要時給予患者幫助,如果患者遇到困難,應適當幫助並鼓勵。
4.合理安排患者的飲食
患者的飲食安排要合理,包括按時進餐、根據患者的喜好來安排飲食、餵飯時不要過快,以免嗆咳等。
5.保障患者的睡眠
老年癡呆嚴重時,經常會出現睡眠顛倒的情況,這時家屬要儘量讓患者在白天增加活動,以使患者能在晚上休息。照料老年癡呆症患者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,因此,如果發現家中老人有老年癡呆的症狀時,一定要及時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