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,導語
都說少來夫妻老來伴,可見,晚年的時候,還是要有個陪伴的人。
但事事難如人意,不管多麼好的老夫老妻,總有一個先離開,這個不可避免的現實。
那麼,剩下的那個人,將獨自面對落寞的夜晚、孤獨的白天,還有那無窮無盡的追思與回憶!
如果年齡大了,到了八九十歲了,那活著的一方,也在這個世界上呆不了多久了,特別是夫妻關係好的,ta們有可能很快追隨而去。
但對於那些年輕點的,就未必了,特別是60歲左右的人,她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!
那麼,她們以後的生活,還需要男人麼?還需要伴麼?
二,精彩案例
講述者:曹麗麗,62歲。(為方便敘述,全文采用第一人稱)
我叫曹麗麗,今年62歲,目前過著獨居生活。
關於老年人再婚的問題,我最有發言權。
第一個老伴走得早,我一個人把孩子拉扯大,其中艱辛,常人難以理解。
到了50歲的時候,我退休了,孩子也工作了,但不在本地工作。孩子因為經常惦記我的人身安全,就攛掇我去找老伴,有人在身邊也安全!
說句心裡話,我也覺得太孤單了,孤單的滋味太難受,深入骨髓,卻又時時刻刻伴隨。
女兒的建議,也正符合我的心意。
兩年後,我結識了宋哥,兩人交往了八個多月,覺得也還不錯。本來我們兩個人就是奔著找老伴去的,所以沒過多久,我倆領了證,似乎,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。
剛再婚的那兩年,我們過得還不錯,宋哥知道心疼我。平日里,更是處處為我考慮。
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我們的關係悄然發生了變化。
每到週末,他的兒子兒媳都要過來吃飯。
每次過來的時候,他們都是空著手,但每次走的時候,宋哥卻給他們大包小包的塞滿(我跟宋哥是AA制)。
更讓我為難的是:五口人吃飯,我一個人坐,宋哥陪著兒子聊天,他兒媳婦和孫子,磕著瓜子、看著電視,一個人都沒有過來幫忙的。
而吃飯的時候呢,也是我伺候;飯後,所有的鍋碗瓢盤,都有我一個人打掃。
有時候,我實在不願乾了,就向老伴求援,希望他能幫幫我,畢竟是他兒子一家過來吃飯。
可他卻說:怎麼那麼斤斤計較呢?誰的孩子不是孩子?
兩年後,他兒子更是把二胎的小娃娃放在我家,讓我給帶著。
只要我拒絕,宋哥肯定就會跟我吵架;可如果我不拒絕,自己就得吃啞巴虧,我年齡也大了,再加上身體比較弱,真的不想受這個罪了。
當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宋哥的時候,他卻說:我對你那麼好,你卻這麼做,真夠絕情的,你不給我兒媳幫忙,你讓她怎麼辦?你為她考慮過麼?
原來,自始至終,他考慮的都不是我,而是他的兒子和兒媳。
在不斷的矛盾和爭吵中,我與宋哥的婚姻,也走向了終點。
我實在堅持不下去了,只能選擇離婚。
原來的時候,我之所以再婚,是想有個知冷知熱的人在身邊,一起過平平淡淡的日子,一起對抗孤獨的歲月,一起牽手欣賞美麗的風光,而不是累死累活的帶個小娃娃!
我們的婚姻,持續了六年零九個月,只有前兩年過得相對好一點,後來的大部分時間,都是讓人痛苦不堪的。
經過這個事情,我也算看明白了:老年人再婚,不是只有感情,還有利用和需求。
與其找個人相互傷害、相互折磨,還不如清心寡欲,一個人平平淡淡的過日子!
從離婚到現在,也有四年多的時間了,我越來越發現獨處的妙處—沒人惹你生氣,沒人讓你伺候,沒人給你臉色,沒人指著你的鼻子罵… …
這,不正是我需要的生活麼?
隨心所欲、自由自在,想過什麼樣的日子,完全可以自己說了算!
三,小結
看了這個故事,你會怎麼想?
從本能來說,老年女性更需要異性的溫暖和關懷,但現實情況卻是這樣—即使你找了老伴,也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疼愛和體貼。
就像案例中的女主人公一樣,當她抱著最美的願望找了老伴後,才發現,有了伴的生活,更多的是瑣碎、矛盾和爭吵,根本就不是她願意看到的!
不是女性不需要男性,而是女性傷不起。
人生短短幾十載,谁愿意在一地雞毛里度過晚年?
與其爭吵,不如清淨;與其彼此折磨,不如一個人獨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