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軾在遊赤壁的時候曾感慨,寄蜉蝣於天地,渺滄海之一粟。哀吾生之須臾,羨長江之無窮。
人,就像是微小的蜉蝣一般,寄存在偌大的天地當中。只不過,哪怕人再強大,對於整個世界來說,也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。人生一瞬間,長江無窮無盡,實在是令人感嘆萬分。
可以說,你我都是普通人,而不是能夠超越時空的超人。這,就注定了我們終究會活成最為“無助”的模樣。
在你看來,人能否把控自己的命運,能否把握自己的人生呢?
說得好聽一點,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上。而說得現實一點,絕大多數人都會面臨無可奈何的時候。
面對生活的壓迫,葉問曾感慨道:“現在才發現,原來最難跨越的,是生活。”
生活,就像是一座巍峨的大山,終究阻礙在我們的面前。我們無法改變它,就只能適應它。而適應,也是一種大智慧。
在人生蜿蜒無比的旅程中,你覺得哪一段路途最讓人忐忑呢?
其實,人生最忐忑的旅途,不在於早年,也不在於中年,而在於暮年。59歲後,人生最無助的時間,才剛開始。
59歲後,你將面臨極大的心理落差。
王陽明認為,心,即是理;心,即是宇宙。
你的心能夠承受多大的波折,那你就能擁有多大的福氣。只不過,有些痛苦,終究需要我們去熬,也終究需要我們去經歷。
曾經有一位處長,年近59歲的時候竟然患了抑鬱症。沒辦法,他只能提前退休了。
很多人都特別疑惑,都身處於處長的位置了,為什麼還會患上抑鬱症呢?是不是他的心態有問題呢?
據了解,這位處長的人脈隨著他年齡的逐漸增長而愈發減少。而他也覺得,退休之後,自己將面臨“樹倒猢猻散,牆倒眾人推”的結果。這是一種不幸。
他接受不了退休前和退休後的巨大落差,於是乎他患了抑鬱症。
有一定地位的人,怕失去地位,這是他們無法跨越的一道坎。而普普通通的人,則因為年老而面臨孤獨終老的痛苦。
對於普通人來說,還未退休之前,尚且有工作可做,有奮鬥的目標。但是,退休之後,帶給他們的,也許只是孤獨罷了。
在這種孤獨,不僅是獨居的孤獨,更是內心的孤寂。別認為即將退休就能享福,或許退休之後,才是痛苦的開始。
有很多老人都感慨,在還未成熟之前,總想著成熟。誰知道成熟帶給自己的,是無休止的挫折。已然成熟後,又想快些退休,期待退休後的幸福生活。誰知道退休帶給自己的,不過是新一輪的煩惱罷了。
這就是叔本華所說的“慾望鐘擺”。人類的慾望就像是鍾擺,慾望滿足的時候人就會感覺到無聊,而慾望不滿足的時候人就會感覺到痛苦。
家庭和諧的時候,我們又嫌棄安安穩穩的生活。而家庭矛盾頻發的時候,我們又覺得安安穩穩的生活最好。這,就是人性的複雜。
就拿59歲之後的老年人來說,有些人身體健康,手中有錢,那他們至少可以活得安康幸福。兒女對他們的態度,也不會太差。
反之,有些人的身體一般,手中也沒啥錢,那他們隨時隨地都會面臨“久病床前無孝子”的風險。兒女對他們的態度,也會慢慢地由好變壞。
試想,當一個人逐漸不能自理,而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,那再孝順的孩子,也都會被生活折磨得沒有脾氣,也沒有任何的感情。
現實,並非是一張溫床,而是一曲悲歌,只會在人最為無助的時候,讓我們看到無盡的黑暗。
59歲是一道坎,跨過了才能安康幸福。
當人到了59歲之後,到底需要怎麼做,才能為未來的幸福奠定好基礎呢?做好這三點。
首先,我們要調整好心態,盡量不要出現巨大的心理落差。
無論我們是普通人也好,還是身處高位的人也罷,都要接受自己是平凡人的事實。唯有接受自己的平凡,我們才能培養出淡然的心態。
不擾於心,不困於情,不懼將來,不念過往。如此,安好。
其次,我們要注重健康,跟孩子搞好關係。
人老了,身體健康的問題,不僅跟我們有關,還跟我們的兒女息息相關。身體健康的老人,終究不會激發家庭矛盾。而老人的健康一旦變差,那矛盾就出現了。
好好地保重自己的身體,同時與兒女培養好感情,盡量不要跟兒女發生衝突。如此,你向我妥協,而我也向你妥協,那家庭的矛盾就不會太激烈。
最後,金錢,要把握在自己手上。
終究是那一句話,金錢跟我們沒有親情,也對我們沒有感情,它就是冰冷的票子。只不過,就是這冰冷的票子,讓我們追求的一輩子,也維持著我們的生活。
有錢,家庭會更和諧。而沒錢,相信我們的身邊不會平靜,而只會爭吵不堪。一切,僅此而已。